雙重預防機制構建工作基本流程包括:策劃與準備、安全風險評估(包括安全風險辨識、安全風險分析、安全風險評價)、安全風險管控、檢查與考核、改進提升。
一、策劃與準備
為確保構建雙重預防機制工作順利開展,非煤礦山企業(yè)要精心組織策劃,做好相關準備工作。重點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工作制度。
要制定完善本企業(yè)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相關制度,明確工作內容、職責分工、保障措施等相關內容;明確各級負責人、部門管理人員和班組員工的具體職責,避免職責不清、相互推諉。工作制度應該具體、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企業(yè)雙重預防機制常態(tài)化運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全面培訓人員。
全體人員風險管理的意識和技能是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的基礎,非煤礦山企業(yè)尤其是中小型礦山企業(yè),要根據基礎薄弱、技術人員匱乏、員工尤其是外包隊伍員工整體素質較差的客觀實際,對包括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和外包單位管理及作業(yè)人員在內的全體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持續(xù)培訓。要組織開展關于風險管理知識、風險辨識評估和雙重預防機制建設方法等內容的培訓,使全體員工真正樹立起風險意識,掌握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相關知識,具備參與風險辨識、評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
要充分挖掘確認相關資源信息,為構建雙重預防機制提供必要的外部和內部基礎資料。
1.外部信息。企業(yè)適用的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標準、規(guī)范性文件以及安全監(jiān)管要求;企業(yè)所處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狀況;礦山企業(yè)供應商、承包商以及礦山周邊企業(yè)、居民等相關方和礦山企業(yè)的關系,相關方的訴求和安全風險承受度;國內外同類企業(yè)發(fā)生過的典型事故情況。
2.內部信息。企業(yè)管理現狀、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yè)人員的知識結構、專業(yè)經驗;普通員工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等;生產工藝流程、作業(yè)環(huán)境和設備設施情況;建設、生產運行過程中形成的勘查、設計、評估評價、檢測檢驗、專項研究、實驗報告等;企業(yè)成立以來的事故情況。
二、安全風險評估
(一)合理劃分評估單元。
為便于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全面開展,避免出現遺漏,首先要對整個生產系統(tǒng)進行合理劃分,確定評估的基本單元。單元劃分應該分層次逐級進行,一般可以將整個生產系統(tǒng)依次劃分成主單元、分單元、子單元、崗位(設備、作業(yè))單元。主單元可以結合礦山生產工藝流程,按照礦山生產系統(tǒng)劃分(見表1),崗位(設備、作業(yè))單元是安全風險評估的最基本單元。非煤礦山企業(yè)在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自身生產工藝復雜程度、設備設施分布狀況和管理需要等情況靈活增減單元劃分的層級和數量,以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為例(見表2)。
表1? 非煤礦山主單元例表
序號 | 礦山類型 | 主單元 |
1 | 地下礦山 | 開拓、采礦、提升運輸、防排水、通風防塵、供配電、充填、壓氣、通信、供水消防、工業(yè)場地、排土場。 |
2 | 露天礦山 | 開拓運輸、采礦(穿孔爆破)、邊坡、供配電、防排水、排土場、工業(yè)場地及周邊環(huán)境。 |
3 | 尾礦庫 | 放礦筑壩、壩體(包括排滲)、排水、回水、周邊環(huán)境。 |
表2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安全風險評估單元劃分例表
序號 | 主單元 | 分單元 | 子單元 | 崗位(設備設施/作業(yè)活動)單元 |
1 | 開拓 | … | … | … |
2 | 采礦 | … | … | … |
3 | 提升運輸 | 豎井 | 機房 | 操作臺 |
… | ||||
提升裝置 | 提升機 | |||
… | ||||
制動裝置 | 工作制動 | |||
… | ||||
保護裝置 | 過卷保護裝置 | |||
… | ||||
… | … | |||
… | … | … | ||
4 | 通風防塵 | … | … | … |
… | … | … | … | … |
(二)選擇適用的評估方法。
風險評估方法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者是這些方法的組合。常用的定性方法包括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情景分析法、檢查表法、預先危險分析法(PHA)等;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法(FMEA)、決策樹分析法等;常用的半定量方法包括風險矩陣法、因果分析法、事故樹分析法(FTA)等。各種風險評估方法的適用范圍、技術特點等可以參考《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GB/T27921-2011)。非煤礦山企業(yè)應該根據自身安全風險評估的目標、范圍、專業(yè)技術力量、獲取評估所需信息的難易程度等因素,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簡單易行的、便于操作的評估方法。各種評估方法對于安全風險評估各階段而言適用性各不相同,非煤礦山企業(yè)可以在安全風險評估各階段選用適用的風險評估方法。對于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和場所,可選用幾種評估方法對同一評估對象進行評估,互相補充、互為驗證,以提高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三)安全風險辨識。
安全風險辨識是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前提和基礎,其目的是要識別出企業(yè)生產活動中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可能導致的事故類型及其原因、影響范圍和潛在后果。
非煤礦山企業(yè)開展安全風險辨識時,要充分利用現有安全生產標準化、安全評價及安全專項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對這些工作中辨識出的危險源(危險有害因素)認真梳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充分挖掘可能存在的風險,拓展風險辨識的深度和廣度,同時提高辨識準確性和效率。為提高安全風險辨識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要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動全體員工特別是生產一線作業(yè)人員參與安全風險辨識,利用崗位人員對作業(yè)活動熟悉的優(yōu)勢,對單元中的作業(yè)活動、作業(yè)環(huán)境、設備設施、崗位人員、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安全風險辨識。
要突出關鍵崗位或危險場所,尤其是鑿巖工、提升機司機、爆破工和通風工等關鍵崗位和大面積采空區(qū)、頭頂庫、高陡邊坡、排土場、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和與煤伴生礦采掘工作面、深部礦井巖爆區(qū)域等危險場所的安全風險辨識,將風險影響因素、成因、可能的影響范圍和事故類型查明,將其作為管控風險、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點。
(四)安全風險分析。
安全風險分析就是要在安全風險辨識的基礎上,對事故發(fā)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嚴重性進行分析,為安全風險評價分級和管控提供支持。分析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現有安全風險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對于事故發(fā)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嚴重性,可以通過對事故或事故組合的結果建模確定,或通過實驗研究推導確定,也可以通過對行業(yè)內同類型事故的分析確定。
在建模、試驗和工程風險類別分析時,應首先滿足非煤礦山領域相關技術標準、規(guī)范和規(guī)定的強制性要求,如對尾礦庫、排土場穩(wěn)定性模擬分析結論應符合相應規(guī)范規(guī)定;同時,應關注非煤礦山企業(yè)生產系統(tǒng)或場所因礦體賦存條件、工程地質結構、礦巖性質、生產單元或系統(tǒng)布置形式、周邊自然環(huán)境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差異可能導致的風險的顯著變化。
在研究分析時,應盡量獲取現場實測的勘察、試驗、檢測、設計等基礎性數據,確保分析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由于疊加或累積效應,礦山采空區(qū)、邊坡、尾礦庫、排土場等場所隨著規(guī)模的增大,其安全風險敏感度也在加大,所以在分析時,不僅要掌握其當前風險的后果和可能性,更要全面研究分析這些敏感場所今后的風險變化趨勢。
要重點關注可能導致發(fā)生重特大事故的風險,如乘載人數30人以上的提升罐籠、邊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礦山高陡邊坡、堆置高度200米以上的排土場邊坡、下游一公里以內居民超過30人的“頭頂庫”、暴露面積大于5000平方米的獨立采空區(qū)、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地下礦山采掘工作面等的安全風險,并高度關注此類安全風險影響范圍內的人員分布情況。
安全風險評價就是要將安全風險分析的結果與企業(yè)確定的安全風險準則比較,確定每一項安全風險的等級,以便做出安全風險應對的決策。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安全風險評價完成時,要形成企業(yè)安全風險評估結果表(見表3)。
表3企業(yè)安全風險評估結果表
序號 ? | 崗位(設備設施/作業(yè)活動)單元 | 安全風險辨識 | 安全風險分析 | 安全風險評價 | ||||||
危險有害因素 | 事故類型 | 原因 | 后果 | 影響范圍 | 可能性 | 嚴重性 | 現有措施有效性 | 安全風險等級 | ||
注:危險有害因素分類按照《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16-2009)執(zhí)行。 |
在對單元風險進行評價的基礎上,還要對企業(yè)各生產區(qū)域的風險進行綜合評價。對于每個生產區(qū)域,可以根據安全風險關聯或組合情況,按照短板原理選擇單元安全風險的最高等級作為該生產區(qū)域的安全風險等級,也可采用綜合加權的方法確定其區(qū)域安全風險等級。
(六)繪制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根據風險評估分級的結果,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藍色標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的生產區(qū)域,在礦區(qū)總平面布置圖、井上井下工程對照圖、尾礦庫周邊環(huán)境圖等圖紙上繪制全礦“紅橙黃藍”四色安全風險空間分布圖,并用信息化手段將礦山內部各生產區(qū)域的安全風險等級展示出來。對于重要單元或區(qū)域,可根據風險管控的需要繪制單獨的風險分級分布圖,如對大型復雜系統(tǒng),可按生產中段平面分層繪制。
非煤礦山企業(yè)可充分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礦山地理信息系統(tǒng)等,建立企業(yè)安全風險數據庫,不斷積累和完善風險評估基礎數據,并據此繪制風險分布電子圖,可從多角度觀察各級風險在企業(yè)的分布及變化情況,并可與相關風險信息、避災線路、應急預案緊密聯系到一起,提高風險管控的效能。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認真分析紅區(qū)、橙區(qū)、黃區(qū)、藍區(qū)安全風險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管控措施,實行差異化管理,尤其要加大對較大以上風險區(qū)域的安全風險管控力度。
(七)建立非煤礦山企業(yè)安全風險管控信息平臺。
為提高安全風險管控的效率,非煤礦山企業(yè)應充分利用現有安全管理信息系統(tǒng),建立企業(yè)安全風險管控信息平臺,構建完整的安全風險數據庫,開發(fā)與安全風險管控相適應的處理模塊和表單,將風險類型、風險等級和相應管控措施清單,以及安全風險管理制度、安全風險辨識技術支撐體系信息(安全風險事件庫、安全風險辨識方法模型庫、相關標準等)包含其中,并逐步將信息平臺與相關單位和政府監(jiān)管部門的信息終端通過互聯網連接,實現企業(yè)安全生產信息與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互聯互通、信息共享,逐步實現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企業(y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的實時監(jiān)控,以及對企業(yè)安全風險的實時感知,實現事故后治理向事故前風險管控的轉變。同時,信息平臺的數據應及時更新。
三、安全風險管控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根據安全風險評估的結果,制定和完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包括降低事故發(fā)生可能性或者減小事故后果的措施),確保將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范圍。
(一)制定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針對辨識出的每一項安全風險,非煤礦山企業(yè)都要從管理、制度、技術和應急等方面綜合考慮,制定完善有效的管控措施;單獨的措施不足以有效管控安全風險時,應考慮選擇多種措施組合使用,并確定實施這些措施的優(yōu)先順序??梢酝ㄟ^消除、終止、替代、隔離等措施消減風險,如露天礦高陡邊坡的削坡、減載,井下礦山采空區(qū)的充填治理、水患礦井的帷幕堵水。也可以通過改造、修理等工程技術手段或個體防護手段降低風險,如井下員工配備自救器。非煤礦山企業(yè)要采用管理和監(jiān)控手段監(jiān)控風險,如高陡邊坡的穩(wěn)定性監(jiān)測系統(tǒng),井下通風系統(tǒng)遠程集中監(jiān)控系統(tǒng),尾礦庫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制定管控措施時,要與各崗位、車間和部門相關人員進行交流,充分論證,確保管控措施的合規(guī)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注重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加強遠程監(jiān)測預警、自動化控制和緊急避險、自救互救的能力建設,積極推進“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嚴格執(zhí)行設備定期更新,及時淘汰落后工藝裝備。如《金屬非金屬礦山禁止使用的設備及工藝目錄》中所列的淘汰工藝、設備和材料,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淘汰。確定的管控措施必須緊密結合生產實際,與現有的生產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及現有管控措施充分融合,并符合現有標準對設備設施及作業(yè)活動的技術和管理要求。
(二)實施安全風險分級管控。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對現有管理流程進行梳理,優(yōu)化完善安全管理體系相關要求、標準和制度,將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整合到現有管理體系尤其是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中,融入到企業(yè)的整個生產活動與業(yè)務流程中,使之成為企業(yè)管理過程中的一部分。要根據安全風險分級結果,明確各等級安全風險相對應的企業(yè)、車間、班組和崗位人員分級管控的范圍和責任,將責任分解到與生產過程相關的領導、部門、車間、班組的每個人,形成企業(y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表(見表4)。尤其要重點關注和管控較大以上安全風險,對于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應實施多級聯合管控,確保管控措施落實到位,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表4 企業(yè)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表
序號 | 崗位(設備設施/ 作業(yè)活動)單元 | 危險有害因素 | 安全風險等級 | 管控措施 | 責任部門 | 責任人 |
?
崗位風險管控是企業(yè)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礎,在員工進入作業(yè)崗位時,必須按照安全風險分級管控表對崗位的安全風險狀況和各項管控措施進行安全確認,并進行班組安全風險預知、設備檢查等活動,消除不規(guī)范行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崗、管控到位。企業(yè)現場安全管理人員要做好安全風險預知預控的復核檢查,確保管控措施有效落實。對崗位出現的異常情況或臨時生產活動應立即進行現場風險分析,制定相應對策措施,在管控措施落實后方可進行后續(xù)相關活動。對于金屬非金屬礦山采掘工作面、生產巷道、運輸道路、邊坡、尾礦壩等處于不斷變化中的場所,其安全風險也是動態(tài)變化的,因此,要對這類場所的安全風險隨變動情況適時進行評估,并及時調整管控措施。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建立完善的安全風險公告制度,在礦山入井(坑)口、交接班室等醒目位置和重點區(qū)域分別設置安全風險公告欄(樣式見表5)。將危險有害因素、事故類型、后果、影響范圍、風險等級、管控措施和應急措施、責任人、有效期、報告電話等信息標識清楚,公告內容應及時更新和建檔。要制作重點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樣式見表6),標明崗位安全操作要點、主要安全風險、可能引發(fā)的事故類別、管控措施及應急措施等內容,便于員工隨時進行安全風險確認,指導員工安全規(guī)范操作。要將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作為崗位人員安全風險教育和技能培訓的基礎資料之一,并在應用中不斷補充完善。
序號 | 環(huán)節(jié)或部位 | 危險有害因素 | 事故 類型 | 后果 | 影響 范圍 | 風險 等級 | 管控 措施 | 應急 措施 | 責任人 | 有效期 | 報告電話 |
表6非煤礦山重點崗位風險告知卡
崗位名稱:
工作 內容 | 工作 場所 | ||||
危 險 有 害 因 素 | 事 故 類 別 | 管 控 措 施 | |||
應急措施 |
四、檢查與考核
(一)強化檢查督促落實。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根據工作實際要求和職責分工,從礦級負責人、車間(部門)負責人直至班組長,層層帶頭示范,級級傳導壓力,逐月對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和責任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在日常管理中對相關單位、責任人通過查閱相關記錄、抽樣檢查、現場考試等方式,對其安全風險管控認知、崗位風險識別、管控措施落實等方面進行檢查,并認真做好檢查記錄,檢查記錄應真實、準確、可追溯,確保各項風險管控措施落到實處,避免出現重形式、輕實效的問題。
(二)及時排查治理隱患。
對于檢查過程中發(fā)現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非煤礦山企業(yè)要進一步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確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部門和崗位人員隱患排查治理的職責范圍和工作任務,完善現有的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流程,實現隱患排查、登記、評估、治理、報告、銷賬的閉環(huán)管理。要制定并實施嚴格的隱患治理方案,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時限和預案“五落實”,確保隱患得到及時治理。對于重大隱患,要按照相關規(guī)定報送安全監(jiān)管部門。
金屬非金屬礦山企業(yè)應重點關注以下重大隱患:
1.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
(1)多個礦山的通風系統(tǒng)互聯互通,且未采取相應措施。
(2)露天轉地下開采,地表與井下形成貫通,且未按照設計要求采取相應措施。
(3)地表水系穿過礦區(qū),且未按照設計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
(4)相鄰礦山開采錯動線重疊,且未按照設計要求采取相應措施。
(5)開采錯動線以內存在居民村莊、重要設備設施,未按照設計要求采取相應措施。
(6)安全出口不符合規(guī)程及設計要求。
(7)使用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工藝。
(8)礦井(中段、分段、井筒)保安礦柱未按照設計要求留設,且形式及參數劣于設計值;或者擅自開采各種保安礦柱。
(9)未按照設計要求對生產形成的采空區(qū)進行處理或處理不到位。
(10)具有嚴重地壓條件,但未采取預防地壓災害措施(如卸壓等)。
(11)排水系統(tǒng)主要排水設施與設計要求不符,且排水能力降低。
(12)井口標高在當地歷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且未采取相應防護措施。
(13)未按設計留設或者擅自開采各種防隔水礦柱。
(14)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及復雜的礦井沒有設立專門防治水機構、配備專門(兼職)探放水作業(yè)隊伍和配齊專用探放水設備。
(15)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的礦山中段(分段)防水門位置、型號、數量等與設計要求不一致。
(16)在突水威脅區(qū)域或可疑區(qū)域進行采掘作業(yè),未按規(guī)定進行探放水。
(17)受地表水倒灌威脅的礦井在強降雨天氣或其來水上游發(fā)生洪水期間,不實施停產撤人。
(18)礦井未建立或未按照設計要求建立機械通風系統(tǒng),或風速、風量、風質不符合規(guī)定要求。
(19)未配齊具有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的便攜式氣體檢測報警儀和自救器。
(20)提升系統(tǒng)的防墜器、阻車器等安全保護裝置和信號閉鎖措施失效;未按規(guī)定進行定期試驗或者檢測檢驗。
(21)一級負荷沒有采用雙回路或雙電源供電,或者單一電源不能滿足全部一級負荷需要。
(22)向井下供電的變壓器和井下使用的變壓器違規(guī)采用中性接地。
(23)沒有及時填圖,現狀圖紙與實際嚴重不符。
(24)不穩(wěn)定巷道、采場頂板未采取支護措施。
2.金屬非金屬露天礦山。
(1)地下轉露天開采,未探明采空區(qū)及未對采空區(qū)實施專項安全技術措施而進行作業(yè)。
(2)使用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材料和工藝。
(3)未采用自上而下、分層或分臺階的方式進行開采。
(4)開采或破壞設計規(guī)定保留的礦(巖)柱、掛幫礦體。
(5)雷雨天氣實施爆破作業(yè)。
(6)邊坡存在滑移現象。
(7)工作幫坡角大于設計工作幫坡角,或者臺階(分層)高度超過設計高度。
(8)封閉圈深度30米及以上的凹陷露天礦山,未按照設計要求建設防洪、排洪設施。
(9)危險級排土場。
(10)高度超過200米(含)的邊坡或排土場未按照標準要求進行在線監(jiān)測。
(11)上山道路坡度大于設計坡度10%以上。
3.尾礦庫。
(1)庫區(qū)存在亂采、濫挖、非法爆破等活動。
(2)壩體出現貫穿性橫向裂縫,且出現較大管涌,水質混濁,挾帶泥沙或壩體滲流在堆積壩坡有較大范圍逸出,且出現流土變形。
(3)壩外坡坡比陡于設計坡比。
(4)壩體超過設計壩高,或超設計庫容儲存尾礦。
(5)尾礦堆積壩上升速率大于設計堆積上升速率。
(6)浸潤線埋深小于控制浸潤線埋深,并被判定為險庫。
(7)安全超高或干灘長度小于設計規(guī)定。
(8)排水系統(tǒng)、排洪系統(tǒng)構筑物嚴重堵塞、坍塌,導致排水能力急劇下降。
(9)設計以外的尾礦、廢料或者廢水進庫。
(10)多種礦石性質不同的尾砂混合排放時,未按設計要求進行排放。
(11)未按規(guī)程要求對壩體穩(wěn)定性進行評估。
(12)尾礦庫冬季未采用冰下放礦作業(yè)。
(三)強化實施績效考核。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制定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績效考核辦法和經濟責任制考核細則,依據檢查結果,重點從風險評估與實施職責落實、風險管控流程覆蓋的深度和廣度、風險管控措施落實情況、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企業(yè)實際安全績效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必要的獎懲激勵,確保按進度計劃完成風險管控任務,實現風險管控績效。
五、改進提升
(一)及時糾正偏差。
針對日常和定期檢查中發(fā)現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以及安全風險管控措施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非煤礦山企業(yè)要認真分析原因,剖析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管理缺陷,對發(fā)現的偏差及時逐項糾正,確保實現雙重預防機制的持續(xù)改進和閉環(huán)管理。
(二)動態(tài)評估風險。
非煤礦山企業(yè)要根據內部和外部條件的變化情況,對安全風險進行動態(tài)評估。特別是在實施改擴建工程項目、應用新設備設施或工藝技術、大型設備安裝與檢修、停產復工、發(fā)現重大不符合項、地質條件出現顯著變化,以及發(fā)生生產安全事故等方面后,必須對安全風險重新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實施新的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