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和水運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船舶大型化發(fā)展趨勢越來越明顯,船舶通過量逐年遞增。但由于某些管理環(huán)節(jié)的相對滯后和船員利益最大化的盲目追求,投機取巧、瞞報噸位、逃繳規(guī)費等不正當競爭手段也隨之出現,嚴重侵害著國家利益。據京杭運河江蘇省交通廳蘇北航務管理處淮安、淮陰船閘管理所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09年1-8月份,兩個船閘管理所共放行船舶41.75萬艘,通過船舶總噸位為10698萬噸,征收過閘費5947.99萬元。其中核查船舶3055艘,占過閘船舶總數的0.73%,發(fā)現瞞報總噸位5.63萬噸,征補過閘費14.13萬元;2009年5月12日至6月27日省航道局組織開展的船舶計費基數丈量復核及超載費稽查活動中,蘇北航務管理處共復核船舶8900艘,上報修改船舶計費基數2350艘,增加船舶計費基數13.5萬噸,征補過閘費28萬元。由此可以看出,船舶瞞報噸位給航道規(guī)費造成的流失情況不容忽視。
1? 船舶瞞報噸位的危害
所謂船舶瞞報噸位,就是船舶實際能裝載的貨物量(或船舶總噸)大于航行證件中的準載噸位(或總噸),購買航道規(guī)費時,只以航行證件載明的計費數值為依據,表面上看船舶瞞報噸位只是船員想逃繳規(guī)費和過閘費,但對于船閘的運行管理,其危害遠遠不止于此,主要表現在:
1.1? 造成遠調站調度失誤。由于船舶瞞報噸位,調度時把理論上一閘能進的船舶調度進閘,而實際卻進不下,導致運行秩序混亂。2009年8月24日,淮陰船閘遠調站登記6艘貨輪,200-300總噸的42,300-400總噸的1艘,400-450總噸的3艘。調度員根據證書登記的船舶總噸位和尺度,經測算認為該所二號船閘有效長度216米、凈寬23米,一閘次調度完全可以通過該閘,并按規(guī)定實施了調度,但實際容積只進了4艘,有兩艘經與船員協(xié)商倒出,下一閘次通過,浪費船閘運行時間30分鐘。經查,該閘次調度的一艘魯棗莊貨輪,證書記載信息為長45米、寬9.0米,433總噸,但實際進閘的船舶經海事部門現場丈量為長67.0米、寬13.6米,總噸為1260噸。
1.2? 易發(fā)生夾檔、沉船事故。由于船舶瞞報噸位和尺度,造成一閘能通過的船舶無法通過,為保證自身船舶能夠通過,船員就會相互爭搶,引發(fā)碰撞、夾擋乃至更嚴重的沉船事故。同時,因瞞報船舶尺度,也極易導致低水位時因船舶閣淺、漏水等事故。2008年7月14日,某閘三號閘下水一艘蘇鹽貨輪,登記總噸為108噸,長23.5米,寬5米,吃水2.3M。進閘時被發(fā)現船證不符,現場進行復核,該船實際長69米,寬13.6米,吃水4.2米,總噸1200噸。出閘后因偏離主航道發(fā)生閣淺,導致船底漏水,后經船閘職工奮力搶救沖灘,才避免了航道沉船事故。后經詢問,該船為剛出廠的新船,裝載了約3000噸黃沙,使用的是自己老船的證件。
1.3? 降低閘室使用效率。 船舶瞞報噸位,往往瞞報長度和寬度,船閘調度時按照證書登陸的尺度實施,發(fā)現調度船舶一閘無法通過情況時,很難采取補救措施,只好給尚未通過船舶重新安排閘次。形成閘室容積的浪費。
1.4? 形成不正當的競爭。由于船舶瞞報噸位,投機取巧,使國家的運輸管理費、航養(yǎng)費、貨物附加費、簽證費、過閘費等費用大量流失,流入私人腰包,肥了個人,損害了國家的利益。與遵紀守法的船員相比,無形當中就形成了不正當的競爭。
1.5? 易誘發(fā)行業(yè)不正之風。瞞報噸位的船舶,為逃避檢查,往往會采用“打點環(huán)節(jié)”等非正常手段,企圖蒙混過關,誘發(fā)行業(yè)不正之風。
1.6? 損害船閘的聲譽。 船舶瞞報噸位給實施配閘放行帶來困難,在待閘船舶較多的船閘,在按登錄信息編排閘次調度計劃時,往往會出現編排合理而實際無法實施的情況,極易引發(fā)船閘和船員之間的矛盾,損害船閘的聲譽。同時,實際尺度相同的船舶,形成了規(guī)費收費金額不一致,損害了船閘的整體形象,也損害了水運管理的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