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結構設計控制措施
3.4.1 工程裂縫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變形。如溫度變形、收縮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變形等,此類因變形引起的裂縫幾乎占到全部裂縫的80%以上。在變形作用下,結構抗力取決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當抗拉應力超過設計強度時,應驗算裂縫間距,再根據(jù)裂縫間距驗算裂縫寬度。
3.4.2 現(xiàn)澆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廚房、浴廁、陽臺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有交叉管線時板厚不宜小于120mm.
3.4.3 樓板宜采用熱軋帶肋鋼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圓鋼筋。分布鋼筋與構造鋼筋宜采用變形鋼筋來增加與現(xiàn)澆混凝土的握裹力,對控制樓板裂縫的效果較好。
3.4.4 設計時注意構造鋼筋的布置十分重要,它對構造抗裂影響很大。對連續(xù)板不宜采用分離式配筋,應采用上、下兩層連續(xù)式配筋;洞口處配加強筋;對混凝土梁的腰部增配構造筋,其直徑為8mm~14mm,間距約200mm.
3.4.5 屋面層陽角處、東西單元房間和跨度≥3.9m時,應設置雙層雙向鋼筋,陽角處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跨度≥3.9m的樓板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50mm.跨度<3.9m的現(xiàn)澆樓板上面負彎矩鋼筋應一隔一拉通。外墻轉角處應設置放射鋼筋,配筋范圍應大于板跨的1/3,且長度不小于2.0m,每一轉角處放射鋼筋數(shù)量不少于7根,鋼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
3.4.6 現(xiàn)澆樓板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大于C30,特殊情況須采用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或高強度等級水泥時,要考慮采用低水化熱的水泥和加強澆水養(yǎng)護,便于混凝土凝固時的水化熱釋放。
3.4.7 在預埋PVC電線管時,必須有一定的措施,PVC管要有支架固定,嚴禁兩根管線交叉疊放,確須交叉時應采用專門設計的塑料接線盒,以防止塑料管在管線交叉對混凝土厚度削弱過多。在預埋電線管上部應配置鋼筋網(wǎng)片,(4@100mm寬度600mm)。若用鐵管作為預埋管時,宜采用內(nèi)壁涂塑黑鐵管,一方面既能保證黑鐵管(不鍍鋅鋼管)與混凝土的粘結力,同時也有利于穿線和不影響混凝土的計算高度。
3.4.8 后澆帶處理
?。?)后澆帶應設置在對結構受力影響較小部位,一般應從梁、板的1/3跨部位通過或從縱橫相交部位或門洞口的連梁處通過。后澆帶間距不宜超過30m.
(2)后澆帶寬度為700mm~1000mm,板和墻鋼筋搭接長度應不低于45d,且同一截面受力筋搭接不超過50%.梁、板主筋不宜斷開,使其保持一定聯(lián)系性。
?。?)后澆帶澆筑時間不宜過早,以能將混凝土總降溫及收縮變形完成一半以上時間為佳。從目前混凝土的收縮量來看,估計3~6月方能取得明顯效果,最短不少于45天。在蘇州這樣軟土地區(qū),后澆帶澆筑時間應在主體封頂以后,方可有效地釋放沉降的應力。
(4)后澆帶中垃圾應清理干凈,接縫應密實,新老混凝土界面用1:1水泥砂漿接漿。后澆帶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原混凝土強度等級提高一級,且采用微膨脹混凝土,以防止新老混凝土界面產(chǎn)生裂縫。
(5)后澆帶混凝土接縫宜設置企口縫,混凝土澆筑溫度盡量與原老混凝土澆筑時溫度一致。
4 結語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裂縫是工程常見的質(zhì)量通病,只有在設計過程中針對各影響因素考慮全面、細致,嚴格遵守設計規(guī)范,才能大大減少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產(chǎn)生裂縫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