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
第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制度,并逐級落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保證隱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資金,建立資金使用專項管理制度。
第十二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定期組織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對排查出的事故隱患進行評估分級,建立事故隱患登記臺帳和事故隱患信息檔案,并按照職責分工實施治理。
對排查出的重大事故隱患,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當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市、縣兩級直屬單位分別報其主管部門)或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報告內容包括:
(一)單位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及聯(lián)系方式;
(二)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
(三)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
(四)隱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三條 對于一般事故隱患,由生產經營單位組織實施整改,整改完成后,由本單位分管負責人或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組織驗收。
對于重大事故隱患,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組織制定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的內容包括:
(一)隱患概況;
(二)治理的目標和任務;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四)經費和物資的落實;
(五)負責治理的機構和人員;
(六)治理的時限和要求;
(七)安全措施和應急預案。
第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fā)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qū)域內撤出作業(yè)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yè)或者停止使用;對暫時難以停產或者停止使用的相關生產儲存裝置、設施、設備,應當加強維護和保養(yǎng),防止事故發(fā)生。
第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重大事故隱患治理結束后,有條件的應當組織本單位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其他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后應當及時向當地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或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書面報告,經審查合格后予以核銷。屬停產整改的,審查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
第十六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于每季度下一個月的3日前,向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或主管部門(公司)報送本單位事故隱患排查整治情況統(tǒng)計分析表。統(tǒng)計分析表應當由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
第十七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事故隱患報告和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發(fā)動職工發(fā)現和排除事故隱患。對發(fā)現、排除和舉報事故隱患的有功人員,應當給予物質獎勵和表彰。
第十八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自覺接受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檢查、督促、指導,積極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
第四章 隱患排查治理的監(jiān)督管理
第十九條 對企業(yè)上報的、監(jiān)督檢查中發(fā)現的或舉報的重大事故隱患,當地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或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組織安全監(jiān)管人員進行認定,出具認定報告,并逐級上報。認定報告的內容包括:
(一)隱患的類別;
(二)隱患可能造成的影響范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三)隱患等級認定;
(四)對隱患的監(jiān)控保障措施、治理內容、治理方式和治理期限等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