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在勞動者欠缺法律知識的情況下,讓勞動者簽下顯失公平的協議,以此來逃避用人單位應承擔的法定責任,這樣的協議有效嗎?北侖區(qū)法律援助中心幫助勞動者牟先生討回了公道。
2010年6月,牟先生進入北侖某汽車零部件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單位也為牟先生保了工傷保險。2010年8月,牟先生在工作時搬移電風扇,右手不慎被扇葉擊傷。公司支付了全部醫(yī)療費用、部分停工期工資。
公司在為牟先生申報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前,先與牟先生簽訂了一份規(guī)避責任的《工傷協議書》。牟先生對工傷保險的法律知識毫無概念,相信公司就在協議上簽了字。
去年3月2日,牟先生的傷勢經鑒定為工傷十級傷殘等級。隨后汽車零部件公司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賠付金9390元。因為各種原因,公司沒有及時將這筆錢交給牟先生。
因為和公司在金額問題上出現分歧,牟先生到北侖區(qū)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張谷鳴接受指派。張谷鳴看到牟先生與單位簽訂的《工傷協議書》既存在重大誤解又顯失公平。如協議中約定,“簽訂本協議后,牟某放棄提出任何其他賠償要求,放棄就工傷賠償所享有仲裁、訴訟的權利”。
去年7月1日,張谷鳴代理牟先生向北侖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遞交了仲裁申請書。去年9月7日,北侖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經庭審后進行調解,雙方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公司一次性支付牟先生各項工傷補償27000元。
專家點評
寧波蘆江法律服務所張谷鳴:本案受援人牟先生在糊里糊涂的情況下,簽訂了《工傷協議書》。用人單位借勞動者欠缺法律知識之機,逃避應承擔的法定責任,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于這類顯失公平的協議,受損害一方有主張撤銷不公平協議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