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在突發(fā)事故中遭受暴力后引起的創(chuàng)傷,不論是閉合性的或開放性的損傷,都常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和血管的損傷,造成出血征象。
按創(chuàng)傷后血液從傷口血管中流出的方向可分為外出血和內出血兩種,出血的血液流向體外的,叫外出血,出血的血液只流入體內腔隙而不流向體外的,叫內出血。
出血常伴隨軟組織割裂傷、挫傷、刺傷、骨折等原發(fā)創(chuàng)傷。若軀干部位損傷,甚至還伴隨臟器損傷。出血量少時,一般不影響傷員的血壓、脈膊變化。出血中等時,傷員可有乏力、頭昏、胸悶、心悸等不適,有輕度的脈博加快和血壓輕度的降低。若出血量超過1千毫升,傷員脈博變得細而無力,血壓出現(xiàn)明顯降低,面色蒼白,出冷汗,肌肉抽搐,甚至神志昏迷,呈休克狀態(tài),對此若不及時采取控制出血措施,就可能嚴重威脅傷員生命。
一、出血分類
按解剖學的機械分類,出血可分為動脈出血、靜脈出血、毛細管出血及臟器出血四種。但實際上出現(xiàn)的出血,往往是動脈、靜脈與毛細管的出血交織在一起。為了便于講解出血的止血方法和要點,這里具體描述一下四種出血的特點。
(一)動脈出血,血液色澤鮮紅,血流壓力大,有沖擊力,血液方向是由近心端流向遠心端?,F(xiàn)場止血時要注意一定力量的加壓止血,壓迫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必要時加用指壓動脈或彈性止血帶止血。
(二)靜脈出血,血液暗紅,血流緩慢,無沖擊力,血流方向由遠心端流向近心端。一般止血采用壓迫血管的遠心端,局部加壓包扎止血即可。
(三)毛細血管出血,血液暗紅,血液由創(chuàng)面呈點狀滲出,然后匯集成片狀,無壓力搏動。只需加壓局部,一般包扎即可止血。
(四)臟器出血,如心、肺、肝、脾、腎及肌胳等致傷而出血,血液流入體內腔隙,一般出血量多,難以自止,若搶救者只注意了外傷和外出血,而忽視了可能同時存在的內傷和內出血,將會喪失搶救時機而延誤生命。
二、止血方法
創(chuàng)傷性出血現(xiàn)場急救步驟,是根據(jù)現(xiàn)實條件,及時地、正確地給予暫時性的止血措施。
(一)壓迫止血法。先抬高傷肢體,然后用消毒紗布或棉墊覆蓋在傷口表面,在現(xiàn)場可用清潔的手帕、毛巾或其它棉織品代替,再用繃帶或布條加壓包扎止血。
(二)指壓止血法。一般用于臨時性動脈止血,即用手指壓在動脈出血近心端。此種方法簡便,迅速有效,但不能持久。
(三)彈性止血帶止血法。當肢體動脈創(chuàng)傷出血時,一般的止血包扎達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本止血法。如當肱骨上1/3段或股骨中段嚴重創(chuàng)傷骨折時,常伴有動脈出血,傷情緊急,這時,就先抬高肢體,使靜脈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創(chuàng)傷部位的近心端放上彈性止血帶,在止血帶與皮膚間墊上消毒紗布棉墊,以免扎緊止血帶時再損傷局部皮膚。止血帶必須扎緊,要加壓扎緊到切實將該處動脈壓閉,同時記上止血帶的具體日期和時間,爭取在上止血帶后2個小時內盡快將傷員轉送到醫(yī)院救治。若途中時間過長,則應暫時松開止血帶數(shù)分鐘,同時觀察傷口出血情況,若傷口出血已停止,暫勿再扎止血帶;若傷口繼續(xù)出血,則應重新扎緊止血帶加壓止血。要注意過長時間使用止血帶,肢體會因嚴重缺血而壞死。
三、包扎固定
創(chuàng)傷處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潔的棉紡織品覆蓋,再用繃帶或布條包扎,既可以保護創(chuàng)口,預防感染,又可減少出血,幫助止血。在肢體骨折時,可借助繃帶包扎夾板來固定受傷部位上、下二個關節(jié),減少損傷、疼痛,預防傷員休克。
四、運送傷員
經現(xiàn)場止血、包扎、固定后的傷員,應盡快正確地運送醫(yī)院搶救。不正確的搬運,可導致繼發(fā)性的創(chuàng)傷,加重病疼,甚至威脅生命。
所謂正確的運送,需注意以下三點。
(一)肢體受傷后,若局部出現(xiàn)疼痛、腫脹、功能障礙、畸形變化,就提示有骨折存在。這時一定要包扎固定后再搬運,否則骨折斷端要因搬運震動而移位,加重疼痛;甚至會繼發(fā)損傷附近的血管神經,使創(chuàng)傷加重。
(二)在搬運嚴重創(chuàng)傷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傷員時,要使傷員平臥,傷員頭部可放置冰袋或帶冰帽,路途中要盡量避免震蕩。
(三)搬運高處墜落致傷的傷員,因疑有脊椎受傷,一定要使傷員平臥在硬板上搬運,切忌只抬傷員的兩肩與兩腿,或單肩背運傷員。不然,會使傷員的軀干過分屈曲或過分伸展使受傷了的脊椎移動,甚至斷裂,造成截癱,導致死亡。
五、創(chuàng)傷救護的注意事項
除了上述分別介紹的一些救護知識外,對創(chuàng)傷救護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護送傷員時的人員,應向醫(yī)生詳細介紹受傷經過,如受傷時間、地點;受傷時所受暴力的大小,現(xiàn)場場地情況。凡屬高處墜落致傷時,還要介紹墜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