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識別危險物質和現存的危險狀況,并對事故現場區(qū)域進行分析,確定危險品的最大暴露極限濃度、危險物質的處理程序以及是否采用新技術;
?確定事故現場的危險區(qū)、緩沖區(qū)和安全區(qū),確保未經培訓人員不能進入危險區(qū);
?根據最大暴露極限,控制進入事故現場危險區(qū)的應急隊員人數以及執(zhí)行現場應急任務的總人數;
?確保參與應急操作的應急隊員的個人防護設備能有效防護在應急救援中可能遇到的危險;
?決定是否執(zhí)行事故現場恢復程序和宣布現場應急行動的結束;
?協調和控制事故現場的凈化和恢復工作,確保來自支持保障中心的應急隊員能通過準備好的應急設備提供幫助和營救;
?負責檢查所采取的每一步應急行動是否對人員的生命和健康構成威脅,有權修改、推遲或中止被認為有威脅的行動;
?當現場應急結束后,確定事故現場是否存在對人體、環(huán)境等的潛在危險并采取必要的凈化措施。
?應急行動結束以后,進行事故現場應急行動的總結并向政府部門遞交書面報告;
3事故指揮中心的現場工作程序
通常情況下,事故指揮中心應是一輛裝備完善的指揮車,同時為了確保應急救援工作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事故指揮中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可適用于任何類型事故應急的現場工作程序。如下:
?、?事故初始評估
事故指揮者根據從事故信息源所獲得的事故信息進行事故危險性評估,并以危險評估為基礎決定應該采取的應急對策。
?、?危險物質的現場探察
在獲得了相關的事故數據和信息以后,事故指揮者就應該進行事故具體狀況的探察,以確認事故的類型、程度等。
事故指揮者需要確認的內容包括:
?危險物質的類型和特性;
?事故中發(fā)生泄漏、反應或燃燒的危險品的數量;
?運輸車密閉系統(tǒng)的狀況,例如當前壓力和溫度下,發(fā)生容器損壞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③ 事故控制區(qū)域的建立
事故指揮者在決定進行現場應急救援工作以前,必須在事故后果分析模型和危險品暴露水平的指南下,考慮可能受到危險物質泄漏影響的區(qū)域,并根據受影響程度的不同,劃分為高度危險區(qū)(事故發(fā)生處)、危險區(qū)、緩沖區(qū)和安全區(qū)??紤]的因素包括:對生命的危險、對事故現場內重要設施的損壞、對環(huán)境的影響、對應急工作的開展是否便利等。此外,上述區(qū)域的大小、地點、范圍等的確定都應該依賴于事故的類型、危險物質的特性、氣象條件、地形地勢和其他因素。
?、?實施應急行動
事故指揮者通知應急隊員根據應急計劃的每個行動細節(jié)執(zhí)行應急操作,若無特殊理由,事故指揮者不得擅自更改所決定的應急步驟。
?、?事故現場的凈化和恢復
事故應急行動的后期工作是對在危險品事故中受到污染的設備和應急人員的凈化,以及對事故現場的清理和恢復等,此舉是為了降低事故的影響和保證應急資源的有效性,以便投入下次應急行動。凈化主要是為了防止危險物質的蔓延,以及消除其對人體健康可能帶來的威脅。事故的恢復工作主要是指在應急階段結束后的善后工作,包括安撫傷員家屬、受損設備的重新購置、事故調查、相關法律事務的解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