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客戶需進“井井通”配電房插卡取電澆地,但轄區(qū)負責人以找不到鑰匙為由一推了之,客戶用電期望落空,憤而投訴。
乍看上去,鑰匙丟了,應該不是故意所為,即便被投訴也無從問責。畢竟,丟把鑰匙不算違規(guī),也稱不上違紀。但在后續(xù)處理上,轄區(qū)負責人不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始終打轉轉,兜圈子,導致行動“慢半拍”而誤了客戶用電,著實不該!
為何會“慢半拍”?主觀原因是大頭,一些工作干了沒有利益可得,或多費功夫,或多擔風險,或動到自己的奶酪,于是乎就選擇了“拖延癥”,盼著拖久了,拖忘了,拖沒事了??梢?,“慢半拍”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思想問題在作祟,其本質是對客戶訴求的漠視,是缺乏守土有責的主動性。“慢半拍”看似“軟釘子”,實則是“硬傷”,其危害更隱蔽,且不易引起重視,卻讓當事人如鯁在喉,傷了客戶的心,損了企業(yè)的形象,無形中成了“最后一公里”途中的絆腳石。
服務群眾也是一場賽跑。那么,該如何提速增效,努力讓客戶滿意?
加強外部監(jiān)督,讓“慢半拍”的行為第一時間顯形。多下基層,多設聯(lián)絡點,同時用好網絡信訪投訴平臺,既要與客戶面對面,又要與客戶鍵對鍵,多渠道聽取民聲,多用心收納民意,讓客戶苦水有處倒,難題有人管。
加強自我革命,健全辦理時限承諾制。推行“一次性告知”和“一站式服務”制度,管理程序要簡化優(yōu)化,服務程序要強化細化,對業(yè)擴報裝流程、時限和要求在公開欄上進行全面公示,形成倒逼壓力,變“拖著辦”為“快速辦”,變“多次辦”為“一次辦”,切實消除慢作為、效率低、久拖不決等癥結。
強化導向意識,反向問責和正向激勵雙管齊下。進一步整治不為,倡導有為,一是把規(guī)章做細,對真干事者實行獎勵性激勵和保護性激勵;二是把制度落實,確保督查和糾錯齊頭并進,一經發(fā)現(xiàn)怠慢,推諉,拖延行為者,必從嚴從快處理,對直接責任人和分管領導問責,并在第一時間點名曝光。
不患無策,只怕有心。只要員工嚴格標準不降格,只要企業(yè)嚴肅執(zhí)紀不手軟,從“嚴”上要求,向“實”處著力,努力將各項工作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認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實到位,必能讓客戶體會到更多的實惠和便利,擁有更多更真實的獲得感。畢竟,“軟釘子”再厲害,也抵不過認真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