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讀報不讀數(shù)據(jù)”的朋友,我有一勸:這一回的數(shù)據(jù),務請耐心點兒讀下去,因為茲事體大,性命交關(guān)。
怎么不是呢?“調(diào)查顯示,我國46%的民眾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應急者,自救也,豈容疏忽,豈容“根本不了解”?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近日出席中國紅十字會主辦的博愛論壇時,為國人的麻木不仁焦慮不已,用數(shù)字來大聲疾呼。
分析到具體項目,數(shù)據(jù)更令人憂心。比如最常見的災害——火災發(fā)生之際,竟然有“48.6%的民眾在火災發(fā)生時不懂得如何逃生自救,52%的人甚至不認識消防安全標志。”這還是講的事發(fā)之后的懵懵懂懂,那么事發(fā)之前又如何?“從已經(jīng)發(fā)生的重特大火災事故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民眾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所致。”原來,就是由于疏于防災意識,于稀里糊涂之際,彌天大禍轟然而至。
總起來說,據(jù)閃淳昌介紹,在我國,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wèi)生和社會安全等突發(fā)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人數(shù)超過20萬人,傷殘超過200萬人,經(jīng)濟損失超過6000億元。依我看,比起6000億元這個數(shù)據(jù),200余萬人的傷殘更令人難以忍受,更別提20萬亡者了——真是“新鬼愁悶舊鬼哭”??!
結(jié)論很清楚,就該動員起來,給國民補上這應急自救課??上В覀円酝杪杂诖肆?。
記得很早了,大約10年前了,在一個緬懷追思英雄的座談會上,大家都沉浸在崇敬之中——一名青年職員,多么年輕的生命,卻為了在返鄉(xiāng)探親期間,搶救一名落水者而英勇獻身。像每一回參加類似的聚會一樣,我作為采訪者照例受到感染,引起共鳴,總是精神頓趨凈化,心境漸呈升華。然而那一回又有不一樣,它給予我更深入的思考,只因為英雄的祖父表示了獨特的歉疚:“是我教他游泳的,可惜我沒教他這一招:救助落水者該從人家的背后出手,這樣才不會被求生心切、失去自控的對方纏住。缺了這一課,我對不住他。”
自然沒有哪個心智健全的人會來責備我們的老前輩,倒是跟他一樣惋惜:只須事先掌握一點水中救人的常識,英雄本來可以不死的。初陽噴薄的年華,來日方長,他本來可以一路高歌猛進,為社會作出多少貢獻。
我們又該感謝老人家,他其實道出了一個帶普遍性的缺漏:沒有什么地方在重視、在研習因應災變的學問呢。二十幾年前為了哈爾濱那場大火(地點似乎是在白天鵝賓館吧,一個美麗而慘白的名字),罹難者甚眾,卻有一隊訓練有素的日本旅游者死里逃生,人們驚嘆過、呼吁過??墒鞘逻^境遷,又終究沒當它一回事。從“心理衛(wèi)生”到“法律常識”、“環(huán)境保護”、“電腦上網(wǎng)”……新課目何其多也,不知為什么,就是總輪不到“應急應變”的份。難怪目之所及,每遇災變,我們的同胞受害受損比例居高不下;救人英雄的死難率也就令人遺憾,格外的高了。
一名游歷過半個地球的友人,說起有的國家的老百姓,家中常年備足滅火器、救生繩。“人家書櫥里也會放置防災應變常識的小冊子,隨手可翻,有空就讀嘛。”應急應變,既為常識,絕無高深之理。只是你不翻、不屑一顧,也絕無生而知之之理。莫要“手電筒光照人”——手頭借得一本《實用應急應變手冊》,打開考考自己,真叫人汗顏(當然全是冷汗):高樓起火咋辦?我的下意識是趕緊乘電梯開溜,豈料大錯!因為“電梯可能出故障,萬一卡在途中,會被活活燒死”。夜間聞到煤氣味咋辦?我想自然該先開燈察看再電話報警,又是全錯!手冊的答案是此刻使用廚房的電話、電器都可能引爆煤氣。
常識缺乏,源于觀念缺位。我實在欣賞人家這種務實觀念。生活,生活,須知全部就建筑在一個“生”字上。學會自我救助,有生命為奠基,然后才可以談什么愛情、哥們、薪俸、級別、私家車、高學位。忙碌于萬丈紅塵,豈可一日忘之?這叫分清主從。還要分清真假。中國人忌諱太多。從前在我們鄉(xiāng)下,臨家人出洋或赴外埠打工,孩子言不可及“翻船”、“火燒”、“水淹”,甚至跟“翻”、“淹”之類諧音的字眼也避諱,否則就大不吉利,該打屁股了。他們不懂得,絕對安全的前程不過是一種幻象,危險卻是一種真實,需要研討和應對,需要補一補常識。“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萬一,概率確實小,但它絕對存在。
說是“萬一”,小概率卻也在放大。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南海北都有錢去旅游,雖說早已超越了“行船走馬三分命”的時代,但是人在旅途,人際碰撞率高,周圍變數(shù)大,風險必然上升。福兮禍所倚,有啥辦法?東西都買得起了,不但城市,連鄉(xiāng)村里都隨處可見冰箱、彩電、VCD、電腦,觸電和起火的可能性難道還能不大起來?所以,“萬一”在變成“萬二”、“萬三”,以至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下的“萬百”、“萬千”。不要再延宕,“應急自救”這門課,是急不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