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南省煤礦事故不斷,重特大礦難時有發(fā)生,造成大量財產損失和大批礦工傷亡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河南的對外形象。而同為產煤大省的山東,近年卻很少發(fā)生礦難。
無獨有偶,我國產煤第一大省山西,也是礦難的重災區(qū)。其中,長治市有山西十分之一的煤礦數量、十分之一的煤炭產量,還是高瓦斯礦。從2000年至今,你聽說過長治發(fā)生過大的礦難嗎?
河南、山東兩省的區(qū)別是,河南是行政“一把手”管安全,山東是黨管安全。
長治市和山西省其它市的區(qū)別也是,長治市是黨管安全,其它市是行政“一把手”管安全。
眾所周知,在一個地方,身為行政“一把手”的市長、縣長,實際是“二把手”;市委、縣委書記才是真正的“一把手”。
不同的“一把手”管安全,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qū)別?原因與我們黨的組織原則——黨管干部有關。管事必須管人,管不住人就談不上管事。這些年,盡管礦難責任追究越來越嚴厲,盡管產煤市縣的市長、縣長動輒被免職,絲毫不能阻擋礦難的腳步,原因就在這里。
我們常說:“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礦工生命高于一切。”請問:真正“一把手”的市委書記、縣委書記,為什么不親自抓“重于泰山、高于一切”的事?而讓實際是“二把手”的市長、縣長抓呢?說到底是責任心的問題,是一旦發(fā)生煤礦事故,“丟卒保車”的需要。
呂日周在山西大同擔任市委書記期間,有次下井,爬行了400米,跟在他后面的縣委書記都嚇哭了。嚇哭也得下,因為呂日周規(guī)定:某個煤礦發(fā)生了礦難,只要縣委書記沒有到過這個煤礦,沒有下過井,那么先辭職,然后再追究責任。想當縣委書記,就得到各個煤礦走一走,下下井。否則,縣委書記就當不長久。
河南省某產煤大縣,計劃經濟時期,縣里有市屬大煤礦,陸續(xù)分配去好多涉煤專業(yè)的大學生。那時候,縣里煤礦人才濟濟。改革開放后,這些煤礦下放到了縣里。沒過幾年,人才流失殆盡,家是本地沒外流的,也被排擠到了其他行業(yè)??h煤炭局、安監(jiān)局,縣屬煤礦領導,成了“清一色”的“白脖子”(外行)。
為什么會這樣?我采訪過一位原在縣屬某煤礦擔任礦長,現在縣直某局擔任副職(降職使用)的同志。他說,縣里調動他那天,他是在井下接到的電話。他不服目前的安排,去找縣委書記,書記說:“我到咱縣工作快兩年了,沒見你來匯報過一次。現在知道來找我了,晚了,文件(指調動文件)都下了,到新單位安心工作吧。”他感嘆道:“咱們干專業(yè)的干部,靠專業(yè)吃飯,只知道埋頭工作,只想著干好工作就是對組織、對領導最好的報答。以匯報為名拍領導的馬屁、給領導送錢送禮,咱不會。”
不用涉煤專業(yè)人才的結果是,該縣煤礦事故不斷,重特大事故時有發(fā)生。但這些都不關縣委書記的事,免職的總是縣長等人。如果明確發(fā)生重特大礦難,縣委書記免職,他就敢這樣。他一定會重用專業(yè)人才,管他們“匯報”不“匯報”?煤礦安全生產,不出事故才是目的。
“黨的建設是一切問題的根。”礦難頻發(fā)久治不下,為什么不從黨的建設入手,讓黨委抓安全,實行煤礦安全責任黨委 “一把手”負責制。山東、山西大同的經驗證明,黨管安全好!只有黨管安全,才能調動一切有利于安全的因素,才能減少或杜絕礦難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