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工傷保險是指勞動者在工作中或在規(guī)定的特殊情況下,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yè)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勞動者或其遺屬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為深入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條例》,進一步宣傳普及工傷保險法律法規(guī),擴大工傷保險社會知曉度,協(xié)助企業(yè)及時做好預防工作,降低用工風險,提高企業(yè)識小課防范風險意識,改善工作環(huán)境,保障勞動者健康權益。大眾網·海報新聞聯合濱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濱州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特開設《工傷知識小課堂》欄目,為廣大勞動者了解自身有關的法律權益和義務、熟悉工傷保險和工傷保障權益、提高企業(yè)工傷事故預防和應對處理能力提供幫助。
工傷知識小課堂:非全日制用工人員發(fā)生工傷,權益如何保障?吳某于6月2日進入某水泥廠工作,雙方約定吳某為非全日制工,每日工作半天,每周工作不超過24小時,并約定工資標準為18元/小時,該廠為吳某繳納了工傷保險費。7月14日,吳某在該廠工作時不慎砸傷左手食指,后于9月3日被認定為工傷,于次年3月12日被鑒定為因工致殘程度十級,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了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后雙方因用人單位支付的工傷待遇產生爭議,吳某向仲裁委提請仲裁,要求某水泥廠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仲裁庭審理后裁決某水泥廠支付吳某兩項合計23877元。非全日制用工即通常意義上的“小時工”“鐘點工”,這一用工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的全日制用工模式,適應了用人單位靈活用工和勞動者自主擇業(yè)的需要,已成為促進就業(yè)的重要途徑。那么,非全日制用工人員發(fā)生工傷怎么辦呢?這部分人員的社保權益如何保障?國家對此有哪些規(guī)定呢?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什么是非全日制用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八條的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僅指勞動者在用人單位工作的情形,勞動者直接向其他家庭或個人提供非全日制勞動的,不是法定意義上的“非全日制用工”,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調整,當事人雙方發(fā)生的爭議不適用勞動爭議處理規(guī)定。
非全日制用工有何特殊之處?
非全日制用工是勞動用工制度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靈活就業(yè)的主要方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九條至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xié)議。從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但是后訂立的勞動合同不得影響先訂立的勞動合同的履行。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不得約定試用期。
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隨時通知對方終止用工;終止用工,用人單位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非全日制用工小時計酬標準不得低于用人單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小時工資標準,勞動報酬結算支付周期最長不得超過十五日。
非全日制用工工傷如何保障?
為規(guī)范用人單位非全日制用工行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非全日制就業(yè)健康發(fā)展,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制定了《關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勞社部發(fā)〔2003〕12號),其中第十二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為建立勞動關系的非全日制勞動者繳納工傷保險費。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發(fā)生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被鑒定為傷殘5—10級的,經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協(xié)商一致,可以一次性結算傷殘待遇及有關費用”。
對于現實中比較常見的多重務工問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實施##_FORMAT_LT_##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_FORMAT_GT_##若干規(guī)定》(人社部令第13號)第九條規(guī)定:“職工(包括非全日制從業(yè)人員)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用人單位同時就業(yè)的,各用人單位應當分別為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發(fā)生工傷,由職工受到傷害時工作的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
可見,按照現有法律規(guī)定,工傷保險是國家唯一強制用人單位為非全日制從業(yè)人員繳納的社會保險,且是唯一一項多重勞動關系(包括全日制職工和非全日制從業(yè)人員)可以多重繳納的社會保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分散用人單位的用工風險,保護勞動者工傷權益。
在此提醒,各級社會保險征收機構、經辦機構要為非全日制勞動者參保繳費提供便利條件,依法落實各項工傷保險待遇,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